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學生提問] Unemployment rate 失業率 與Underemployment rate 就業不足率

問:點計這題?

其實記了定義,點都計到。

Unemployment rate 失業率
= no. of Unemployed 失業人口/ Labor Force 勞動人口
= no. of Unemployed 失業人口 / (no. of Employed 就業人口 + no. of Unemployed 失業人口)

5% = u / (2850K + u)
u = 150K

Underemployment rate 就業不足率
= no. of Underemployed 就業不足人口 / Labor Force 勞動人口
= no. of Underemployed 就業不足人口 / (no. of Employed 就業人口 + no. of Unemployed 失業人口)

3% = under / (2850K + 150K)
under = 90K

Ans: B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學生提問] 通脹與私人消費開支

問:一直有個疑惑,究竟通脹會點影響私人消費開支。一講法是人們預計物價會上升,就會提早消費,私人消費開支增加。一個是物價上升,人們的實質財富下降,既同樣金額的金錢只可買到較少的物品,消費能力下降,私人消費開支就下降。兩者有無矛盾?

同學問了一條好問題,兩者沒有矛盾。


Expected inflation預期通脹與Actual inflation實際通脹是兩回事,同學指出的前者是Expected inflation預期通脹的情況,人們預期有通脹,即物價將會上升 (現在未升),提早消費,所以預期的影響是即時的。

而後者是所謂的wealth effect財富效應,相信大家在ASAD Model應該也見過。首先,這物價的上升未必是持續persistent,未必乎合通脹的定義。即使是通脹,也是Actual inflation實際通脹,所以物價已經上升,initial change起始改變不同,影響當然不同。

正如D-S一單元中,若人們預期一物品的P上升,D需求會上升;但若實際是P上升,Qd會下降。這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factors,不會同時在DSE題目出現,故此並沒有矛盾。

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學生提問] 勞動人口及ASAD

問:我想問下如果政府比多D labour黎做野,咁AD會唔會多左?點解既?

如果政府有輸入外勞之類的計劃,影響的會是AS,AD理應不受影響。


AD是由 (C, I, G, NX) 4大因素所組成,分別代表消費考支出/需求、廠商投資支出/需求、政府的支出/需求、外國人的支出/需求,亦即對整個經濟體貨品及服務的需求。而這4大因素各自有factors影響,例如R利率上升會令I下降。

LRAS受4個因素影響,其中一個是人力資源human captial,輸入外勞令人力資源human captial增加,Yf會增加。同學可參考我之前一個post,有關4大影響潛在產出因素。

https://www.facebook.com/dseeconomics/photos/a.243266569168922.1073741828.242554245906821/288195924675986/?type=1&theater

各位ECON的戰士們,唔想做烈士,記得定時追post喔~~~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

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學生提問] GDP與直接稅

問:Hello~我想問計gdp既時候如果係direct tax就可以ignore? 係咪淨係計indirect tax? THANKS~

沒有錯,從來也沒有一項direct tax直接稅的東西在GDP的任何公式中,只有indirect tax間接稅。

GDP at factor cost 以要素成本計算 = GDP at market price 以市價計算 – indirect tax 間接稅 + subsidy 津貼


但我亦希望同學明白為何只計indirect tax 間接稅。由於GDP在expenditure approach支出計算法是用交易金額計算,一最終物品$10,GDP at market price 以市價計算是$10。Indirect tax 間接稅是在消費開支上按貨品服務收的稅,在有indirect tax 間接稅下,例如買一最終物品交$2稅,GDP at market price 以市價計算是$12,而GDP at factor cost 以要素成本計算會是$10,因為$10是廠商實則收到的,是factors of production生產要素的回報,而$2到了政府手中。這公式就是這樣得出的,明白意思會舒服過死記。

另外GDP差不多每年都會考的一題計數,都集中在以下3個概念:

1. Gross 總值 = Net 淨值+ Depreciation 折舊
2. GDP at factor cost 以要素成本計算 = GDP at market price 以市價計算 – indirect tax 間接稅 + subsidy 津貼
3. GNP = GDP + NIFA

相信同學做了大量的pastpaper應該留意到這種題目的玩法。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學生提問] Horizontal Summation 橫向相加

問:想問埋呢題點做 thx!

Horizontal Summation 橫向相加的原理是在某價格下所有人的需求量總和。而這題目顯示了每個人的在每單位下的個人需求量,不是總和,故不能加一行Q = 6去看equilibrium price均衡價格。


我們回歸根本,Horizontal Summation 橫向相加的原理是在某價格下所有人的需求量總和,原理中「某價格」要先定好,才能將每人的需求量Qd相加,而非在「某單位」去相加每人的願付的價格。所以我們要找的是,在哪個同一價格下,每人的需求量Qd相加,會令總交易數量Q = 6。

當價格P = 11時,A要2件、B要1件、C要3件,令Q = 6。答案 = C。

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學生提問] 淨損失Deadweight Loss的計法

問:請問deadweight loss 應該點計的呢?聽講吾會係三角形面積,而最後一件產量又點睇呢?Confused.

我在其他post曾經說過,淨損失Deadweight Loss是偏離economic efficiency經濟效率出現的社會損失,而偏離economic efficiency經濟效率的情況有兩個:MB > MC及MB < MC,需求線是MB,供應線是MC。從量稅unit tax下新的equilibrium均衝在$16,廠商生產在Q = 14,未有生產第15件及第16件。根據表,第15件的MB為14;而MC為10,淨損失Deadweight Loss是4;到了第16件,MB為12,MC為12,淨損失Deadweight Loss是0。全個淨損失Deadweight Loss總共是4。


大學的ECON淨損失Deadweight Loss是會以三角形面積計算,但DSE不會(甚至近乎不會考同學如何計算淨損失Deadweight Loss。分別在於數學上的問題(讀M1的同學應該知咩事),以三角形面積計算,是在continuous function的時候,物品的生產量可以有點數,例如14下一個不是15,而是14.01, 14.02等等,涉及differentiation。而DSE的要求以每件計,是discrete function,物品的生產量不連續,沒有點數,例如14,下一個就是15。所以在計算時,兩個方法會出現偏差,而DSE是以上一段我計算的方法為準,但絕少會考核,同學大可用以應付校內試。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

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學生提問] External Benefit 界外得益 與 Subsidy津貼

問:underproduction其中一個solution係subsidy, 我想問佢係increase MPB定係decrease MPC? thx!

又有同學問了一條好問題


在社會出現External Benefit 界外得益情況下,MSB > MSC ,亦即是underproduction生產不足(Q < Q*),出現deadweight loss 淨損失(DWL)。

而External Benefit 界外得益有別稱,叫divergence between private and social benefit 個人得益與社會得益的分歧。這個名稱說明了MPB邊際個人得益跟MSB邊際社會得益出現了相差,這相差就是External Benefit 界外得益。

舉例如果你ECON很強大,而其他同學經常請教你,又沒有金錢或非金錢 (例如對方是靚女或型男) 的回報,白白地教了人,某程度上製造了External Benefit 界外得益。對於自己來說,教人教到MPB邊際個人得益 = MPC邊際個人成本就會停,但社會整體的efficient output level經濟效率產出水平未達到,因為有界外得益(EB)很多同學要請教你XD,MSB邊際社會得益 > MPB邊際個人得益,對整個社會出現underproduction生產不足(Q < Q*)。

要調整市場到經濟效率產出水平efficient output level (MSB = MSC),有2個方法:

1. 透過market transaction市場交易
2. 透過政府對市場干預market intervention

而如果用2號方法,政府要用 Unit Subsidy從量津貼去令你生產多一點(教多幾分鐘ECON),原理是要internalize內化 教ECON對其他人的EB界外得益,成為你考慮的MPB邊際個人得益一部分。這樣津貼你每分鐘一個金額,你會願意教多幾分鐘ECON,因為津貼增加你的MPB邊際個人得益,直至MPB 邊際個人得益 = MSB邊際社會得益,沒有了分歧,就是令EB界外得益消失的方法。(係唔關MPC事的,因為這是divergence between private and social benefit 個人得益與社會得益的分歧。)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學生提問] 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延期支付的標準

問:為何 octopus card 吾系 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 ?

八達通卡本身不是法定貨幣,以legal tender法定貨幣(cash現金)充值後八達通卡才有價值,可見其價值不在八達通卡本身,而在現金充值的量。

作為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延期支付的標準,必先有一致的價值。以八達通卡為例,我今天問同學你借了張充了$500值的八達通卡用,說定了明天還你一張八達通卡,相信同學應該feel 到有問題了。


沒錯,若我們以八達通卡作為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延期支付的標準,就是借1張八達通卡還1張八達通卡,或借2張八達通卡還2張八達通卡,當然我是絕對會借張充了$500值的八達通卡用光,還一張「負錢」的八達通卡給你。

所以八達通卡本身不能充當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延期支付的標準的money function貨幣功能,而要有一致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延期支付的標準,必先以卡內的現金作為標準,到最後也就是money。

順帶一提,現今社會八達通多是個人八達通卡,有名有姓有圖有真相,相信更難說得上可以借用。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

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學生提問] DSE 2014/2/4後向擴張

[學生提問] DSE 2014/2/4後向擴張

問:我想問如果restaurant sets up a school to train chefs係vertical expansion定conglomerate expansion?

其實沒有如果了,同學問的這題正是DSE 2014/2/4,餐廳擴張去開廚師訓練學校的例子。在2014 DSE ECON考的一天亦在各討論區掀起了廣泛討論及爭議。
很多這年的考生摸不清究竟這是:
1. Vertical Backward 縱向後向擴張
2. Lateral 側面擴張
3. Conglomerate 集團擴張

選2號Lateral 側面擴張的考生以「相關而不互相競爭」去支持其理據,但忽略了一點,就是兩個產品應該是在同一生產層次,例如「電視電飯煲」,如果是餐廳,應該要是咖啡廳、大排檔、魚蛋檔等等,才算是Lateral 側面擴張。而在此我以HKCEE 1993/II/24的option A作引證(見下)。

選3號Conglomerate集團擴張可能覺得毫無關係,覺得一間是餐廳,一間是學校。但容許我反問一句,如果考評局真的是想考Conglomerate 集團擴張,為何要特別寫 “to train chefs”這種目的句? 考Conglomerate 集團擴張直接說「餐廳去開學校」不就是可以了嗎? 出題的字眼來看,站於考評局在動機上考Conglomerate集團擴張不成立。

「餐廳擴張去開廚師訓練學校」是Vertical Backward 縱向後向擴張的例子。正因廚師是其中一種餐廳的factors of production/inputs 生產要素/投入,是labor勞動力的一種。而1993/II/24的Option C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HKCEE 1993/II/2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example of lateral expansion of a firm?
A. A telephone company combines with a telegram company.
B. A restaurant combines with a supermarket.
C. A hospital sets up a school to train student nurses.
D. A furniture company combines with another furniture company.
以下哪一項是「側面擴張」的一個例子?
A. 一電話公司與一電報公司合併
B. 一餐廳與一超級市場合併
C. 一醫院設立一學校以訓練護士學生
D. 一傢俬公司與另一傢俬公司合併

1993/II/24的Option B餐廳與超市合併,是Conglomerate 集團擴張。題目沒有特別說超市會供應餐廳食材。更重要的是,做pastpaper時,同學要留意題目時間性,1993年的時候,香港的超市舖很少,不會賣新鮮肉菜等東西,沒有「超級廣場」,只有街市。「超級廣場」的概念,是約2000年時百佳創造出來以打擊其對手惠康(因為百佳屬長和成員,集團做地產,地方大百佳租可以很便宜而賣到比對手更多新鮮食品。) 所以1993年的題目出A restaurant combines with a supermarket,是Conglomerate 集團擴張。

經濟及邏輯的敏感度是基於冷靜思考,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一開始就跳到分析的結論。一個要讀好經濟的人,要訓練強烈的觀察能力,洞悉生活不同的現象,到了考試時自然能從容處理題目,大家繼續努力。


每年這些爭議性強的題目定會出現,同學若想擁有更佳的敏感度,令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上面的分析只是冰山一角。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

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

[學生提問] Tax burden稅項負擔 及Subsidy benefit津貼得益 的分配

問:點解有tax果陣, consumer surplus係上面,而有subsidy果陣反而producer surplus係上面?

首先要點出條問題本身已經錯了。據我的理解,同學是想問在Unit Tax從量稅下為何 consumer tax burden 消費者稅項負擔 在「上面」,而producer tax burden生產者稅項負擔在「下面」。但因為concept奇亂,不小心將consumer tax burden消費者稅項負擔 與 consumer surplus 消費者盈餘 完全混淆了。

順帶一提,consumer surplus 消費者盈餘 是屬於Efficiency經濟效率一課,組成TSS總社會盈餘的一部分,與consumer tax burden 消費者稅項負擔 無關。但在market intervention 市場干預 下,通常出現偏離Efficiency經濟效率的情況,所以MC 偶有出現一起考,令很多同學混淆。


同學是否有相同問題? 這已經證明了很多同學在學習ECON時,沒有好好理解概念背後的原因,很多日校或行家亦沒有解釋,往往引致死背死記的現象。什麼「上面」、「下面」這樣去記consumer消費者producer生產者tax burden稅項負擔或subsidy benefit津貼得益,就是莫視解釋死背及某些日校垃圾教學下的必然產物。

我常跟我的學生說,那些D&S圖只是一種表達的方式,並非經濟學的側重點,因為沒有圖作為工具,用文字本身已經可以解釋。故要懂得畫圖,不用死背,而要先了解背後的原因,自然不用死記也掌握畫圖。

要有效學習,應該根本開始。Unit Tax從量稅 令生產成本上升,S下降,P升。價格上升的部分其實就是生產者在出現Unit Tax從量稅後成功透過加價,將部分Tax burden稅項負擔轉嫁在消費者身上。
所以:
從量稅Unit tax下價格P的上升部分 = 消費者每單位稅務負擔 consumer’s tax burden per unit
因為P上升部分是consumer’s tax burden,自然就叫「上面」,其餘的部分,即平時同學叫「下面」的,自然就是producer tax burden生產者稅項負擔。
而Unit Subsidy從量津貼 減少生產成本,令S上升,P下降。價格上升的部分其實就是生產者在出現Unit Subsidy從量津貼後透過減價,有部分subsidy benefit津貼得益到了消費者身上。
所以:
Unit Subsidy從量津貼 下價格P的下降部分 = 消費者每單位稅務負擔 consumer’s subsidy benefit per unit

用視覺效果死記,出現「上面」、「下面」的所謂口訣。但因為死記,很多用這方法的同學不但可能記錯,還會因為沒有邏輯幫助下硬食非常辛苦。

總結是同學只須記一條口訣:
Unit tax從量稅/ Unit Subsidy從量津貼 後價格P的改變部分 = 消費者每單位稅務負擔 tax burden per unit / subsidy benefit per unit

這也是不會用「上面」、「下面」已經秒殺題目的原因。(也許腦部還節省不少空間去記其他東西XDD)


Dse Econ 補習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

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

[常犯錯誤] 敗於包裝之下

上篇提到今篇會講述對著題目活用概念的技巧,其實不難掌握,只是提醒同學處理題目時要採取理解為主的方法。

前一個活動要同學答的題目: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prices and rents of the properties in Hong Kong have been rising continuously.
近年來,香港物業價格及租金持續上升。
The private housing market can be divided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market. With the aid of a diagram, explain how an increase in construction cost will affect the prices of secondary private housing.(5 marks)
私人樓宇市場可分為一手及二手市場。以圖輔助,解釋建築成本上升會如何影響二手樓宇的價格。(5分)

Ans: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ivate flats are substitutes.
•Increase in construction cost will only cause the supply of primary private flats to fall, increasing the prices of primary private flats.
•Demand for secondary private flats will increase and shifts from D1 to D2, causing an increase in secondary private housing price from P1 to P2.
•一手及二手私人樓宇為替代品。
•建築成本上升令一手私人樓宇的供應下降,而其價格上升。
•二手私人樓宇的需求會上升而由D1向右轉動至D2,令二手私人樓宇價格由P1上升至P2。
•圖 (需求向右轉動、P1 到 P2)

而約70%同學答了二手樓供應減少=.=”
分享下出題心得,其實只不過是將「本地菜心、外地菜心」的例子用在「一手樓、二手樓」的例子上。本地打風落雨,菜心死掉,供應減少價格上升。本地菜貴左,人會買外地菜。「換殼」、「換包裝」是DSE常見的情況,因為要避免重複例子及題目背景,但又要考回差不多的概念。

經濟不宜死讀,是一門分析的學問,同學若要成功取得理想成績,必先觀察題目的模式,因為不同的只是生活例子的包裝(當然我平日教學生將題目有系統分類、既定步驟以全取分數)。「舉一反三」就是同學在經濟科輕鬆跑出的最強大動力,提升效率,相信同學應該開始了解到如何調整自己溫習的模式及側重點,一起努力吧。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考試技巧拆題] Competitive Demand競爭需求 vs Joint Demand聯合需求

DSE 2013/1/12
An increase in the price for good X will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price of good Y if
物品X的價格上升會導致物品Y的價格上升,若
(1) good X and good Y are substitutes.
物品X與物品Y是代替品。
(2) good X and good Y are in complements.
物品X與物品Y是輔助品。

究竟是(1)還是(2)?


同學如果有留意

https://www.facebook.com/dseeconomics/photos/a.243266569168922.1073741828.242554245906821/293867477442164/?type=1&theater

上次用「牛肉牛皮」例子去驗證Competitive Supply競爭供應 vs Joint Supply聯合供應,這次用「本地菜心外地菜心」例子。(不錯,全部例子都是食物,這是風格中無可避免的一部分XD)

「本地菜心外地菜心」為substitutes替代品的典型例子,而若本地菜心(物品X)的價格P上升,人們轉買外地菜心,外地菜心(物品Y)需求D上升,外地菜心(物品Y) 價格P上升。正符合題目給予的方向。

所以是(1),而不用硬記。

其實考評局亦是百年如一日...由HKCEE時代的MC出菜的例子去考,到2012再出的MC也是用菜的例子,考同一課題,可見也不算無良,給予足夠機會有準備的同學執分。

下篇會提及前一個活動要同學答的題目,以提示大家對著題目活用概念的技巧。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

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考試技巧拆題] Normative Statement 規範性陳述

說說S4學到的簡單概念,DSE大概不定期出1題 MC,關於Positive Statement 實證性陳述 與Normative Statement 規範性陳述的分別。

也不算什麼技巧,陳述中出現 「should應該」、「necessary 必需」都是規範性的線索,涉及了value judgment價值判斷。

要記著一點,就是我們分Positive Statement實證性陳述 與Normative Statement 規範性陳述時,不是看陳述句本身的對錯,而是以有否涉及了主觀value judgment價值判斷,還是只描述了事實去分類。

例如:
The law of demand states that, with other factors being constant, when price of a good drops, quantity demanded for that good drops.
需求定律指出當其他因素不變,一物品價格下降會令需求量下降。

上句是錯的,但沒有涉及value judgment價值判斷,只描述了事實,仍然是Positive Statement實證性陳述。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學生提問] 偽鈔對貨幣供應的影響

問:What is the effect of fake money on money supply?

一般來說,偽鈔對Md貨幣需求的影響會顯著一點。而Ms貨幣供應方面,因為偽鈔本身不是真正貨幣,市民一舨得悉有偽鈔,會減持現金,將現金存入銀行,購物多改用EPS、信用卡等其他方式。

在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system部分儲備制下,當銀行多了現金存款,reserve儲備會增加,可以透過deposit creation存款創造創造更多Deposit存款,Maximum possible Deposit最大可能存款增加,Maximum possible Ms最大可能貨幣供應 增加。

但actual實際Ms會否增加,要視乎銀行是否有充足借貸需求、會否持有excess reserve超額儲備,以及過程有否cash leakage。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

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學生提問] Monetary asset貨幣資產 與Monetary liabilities 貨幣債務

問:I want to ask y the ans is c?

Unanticipated inflation非預期通脹 下,持有的monetary asset貨幣資產及monetary liabilities 貨幣債務purchasing power購物力下降。


Monetary asset貨幣資產purchasing power購物力下降,會有loss;而monetary liabilities 貨幣債務其實欠人錢,要還,但要還的那筆錢的purchasing power購物力下降,所以會出現redistributive gain再分配下的得益(意思即是同學學過unexpected inflation 下借錢會gain的情況一樣)。

至於Real Asset 及 Liability 實質資產及債務,不受物價改變影響。

題目要計邊個gain得最多,要看的是邊個Monetary liabilities 貨幣債務(gain)扣去Monetary asset貨幣資產(loss)最多。

A: -10 000
B: 0
C: 12 000
D: -7 500
所以答案為C。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