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自由行與界外成本

近來社會上有不少聲音反對自由行政策,謾罵、諷刺、怨氣充斥全港。作為一名ECON男,討論對錯是規範性陳述,不是經濟學的重心;而更值得討論的是Externality界外效應這個概念。

香港地少人多,市區本已擠迫,自由行政策帶來不少內地遊客,旺角尖沙咀銅鑼灣的情況,相信大家應該觀察得到。現在甚至是沙田、東涌、屯門、荃灣都出現非常恐怖的人流量。



例子? 運送旅客所需的更大交通量而造成的污染,不會在個人成本中考慮,只會增加社會成本。而在港鐵上拉著行李搶閘轉車、高速碰擊其他乘客、在耳邊呼喊著的兒化音、嘔吐或便溺滋潤車廂、坐樓梯阻擋去路,已經提高了社會成本。做出以上行為的「旅客」,只會顧及自己做出那個舉動的個人成本(MPC),忽略了對其他人帶來的界外成本(EC),以致做出高於社會均衡經濟效率最大化水平(efficient output level)的行為。港鐵公司只會顧及自身運作成本及做地產生意興建更多商場舖位的得益,不會考慮上述情況對其他乘客的界外成本。

旺角的藥房會顧及來貨價、租金及工資成本,卻不會顧及大量旅客光顧阻塞街道對行人造成的不便。廠商只會考慮其個人生產成本(MPC),而非阻塞街道對社會造成的界外成本(EC)

入境旅遊亦引發本地居民生活成本上漲,尤其是近年來內地旅客「通殺」日用品市場,推高日用品的物價及店舖租金。亦不是廠商會考慮的界外成本。

如何解釋界外成本的出現? 廠商只會考慮其個人生產成本(MPC),而非阻塞街道、污染、物價及生活成本上漲等對社會造成的界外成本。生產過剩(overproduction)的情況出現,而邊際社會成本(MSC)大於邊際社會得益(MSB) 淨損失(DWL)會出現,而總社會盈餘難(TSS)以最大化。

如何解決? 關鍵永遠是將EC internalize到製造界外成本(EC)人士的個人成本(MPC)上。方法永遠有兩個,一是政府製造界外成本(EC)人士收稅,增加其個人成本(MPC),讓他們減少做出某些行為,直至回到經濟效率最大化水平(efficient output level)。不過要政府準確估計涉及的界外成本(EC),以及有效地執行,基本上是沒有可能。另一方法是高斯的市場交易,清楚界定私有產權(PPR)下,涉及的人士可以用market transactions的方式增加製造界外成本(EC)人士的個人成本(MPC)。但問題是私有產權(PPR)在很多情況下難以界定及執行。


界外效應Externality的概念在DSE ECON是以例子考核,上述可見一個回答這類問題的藍圖。當然,在自由行的議題上,當中涉及的界外成本繁多,確實難以處理。政府亦正評估香港對入境旅遊的承受負載能力,估計這界外效應Externality的問題,非一時三刻能處理。中港文化上差異、香港先天的地理政治因素,繼續會是根深柢固的主因,但這已經不是經濟學能處理的分析了,所以今天就此擱筆。

https://www.instagram.com/dseec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